很多人觉得,烂牙根藏在牙龈里,平时也不疼,就让它待着吧。但这种“鸵鸟心态”真的安全吗?
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,看看烂牙根到底需不需要拔?
什么是烂牙根?
烂牙根,医学上称为残根,是指牙齿因龋坏或其他原因导致牙冠被破坏,仅残留牙根的情况。
烂牙根不拔有什么风险:
1、局部感染扩散
烂牙根周围的牙龈组织容易发炎,细菌可通过牙根进入根尖周组织,引发根尖周炎。若炎症得不到控制,还可能会从牙根尖部向周围的软组织、骨组织蔓延,导致局部肿胀、疼痛加剧。
2、全身感染风险
当局部感染严重时,细菌有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,引发菌血症等全身性感染疾病,尤其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,如老年人、儿童、患有慢性疾病者,这种风险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问题,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等。
3、影响邻牙健康
烂牙根可能导致邻牙移位,因为它占据了一定的口腔空间,使邻牙原本的生长位置和排列受到影响,逐渐发生移位,导致咬合关系紊乱。
还可能引起邻牙松动甚至脱落,例如烂牙根处的炎症不断侵袭邻牙的牙根周围组织,破坏牙槽骨,从而使邻牙的支持结构受到损害,稳定性下降,最终松动甚至脱落。
4、影响咀嚼功能
烂牙根会干扰正常的咀嚼运动,使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就进入胃肠道,影响消化和吸收。例如,在咀嚼较硬食物时,烂牙根无法像正常牙齿一样发挥研磨、切割食物的功能,可能导致食物大块吞咽,增加胃肠负担。
哪些情况下必须拔?
1、牙齿严重龋坏,无法修复
如果经过口腔检查发现牙根已经严重龋坏,无法通过根管治疗等方法保留,就需要拔除。例如,当龋坏已经深入牙根内部,导致牙根的结构被大量破坏,难以修复时必须拔除烂牙根。
2、反复发炎、肿胀、疼痛且形成脓肿
如果烂牙根周围的牙龈反复发炎、肿胀、疼痛,甚至形成脓肿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尽快拔除烂牙根。
或当烂牙根已经引发严重感染,如导致牙龈炎、牙周炎等口腔疾病,并且难以通过保守治疗控制时,需要尽早拔除。因为感染持续存在可能会影响周围牙齿以及口腔的整体健康。
3、牙根松动程度大
当牙根松动程度较大时,表明牙周的支持组织已经受到重度破坏。此时,即使进行修复也难以确保牙齿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,所以建议及时拔除并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。
注:医学科普仅供参考,不作为医疗依据,如有不适,请及时就医
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