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牙齿脱矿?
牙齿脱矿,顾名思义,就是矿物质从牙齿表面脱落。
就是指牙齿牙釉质表面的钙磷脱落,导致牙齿色泽改变,通常表现为白色或微黄色的斑点,影响美观。
在更严重的情况下,牙釉质脱落,牙齿上会出现明显的浅凹陷或细沟。
牙齿脱矿的原因包括:
1、饮食习惯。如频繁摄入酸性食物和糖分过高的食物,经常饮用碳酸饮料,就会使口腔长期处于一个酸性环境,唾液中的PH值会下降,此时牙齿表面的钙、磷等矿物质就会流失到唾液中,导致牙齿釉质矿。
2、缺钙。牙齿发育过程中缺钙,牙釉质发育不良,对酸的抵抗力下降,容易出现釉质脱矿。
3、正畸过程清洁不到位。正畸治疗过程中托槽及带环边缘的牙面清洁不到位,局部牙菌斑聚集,造成釉质脱矿。
牙齿脱矿的早期信号:
1、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点:这些斑点通常出现在牙齿表面的靠近牙龈的地方。
2、牙齿敏感:孩子在吃冷、热、酸、甜食物时感到牙齿敏感或疼痛。
如果发现这些信号,应立即带孩子进行牙科检查,采取预防措施如涂氟或改变饮食习惯来防止龋齿的发生。
轻度脱矿是可逆的,早期脱矿只是牙齿颜色的改变,形态没有缺损。通过一些医学上的修护处理,脱矿情况可以得到抑制,牙齿也能恢复健康。
可以这样解决:
1、涂氟:发生脱矿后,建议及时进行涂氟处理,以堵塞釉质间隙,避免脱矿继续发展。
2、补牙:如果脱矿现象比较严重已经导致牙齿出现局部缺损,就只能通过补牙来解决了。
怎样避免和预防:
1、保证口腔卫生:坚持早晚刷牙,饭后漱口,避免喝碳酸饮料,并且正确刷牙,减少牙菌斑滞留。
2、饮食调整:避免进食过冷过硬或甜食、酸性食物,并且多喝水,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。
注:医学科普仅供参考,不作为医疗依据,如有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